Categories: 中醫新聞

[新聞] 頑固性腹脹的成因—肺失宣肅,脾陽不升,瘀血留滯

頑固性腹脹是指合理應用一般辨證施治而無明顯療效者。這類患者臨床並不少見。有的因腹脹頑固、診斷不明行開腹探查也無陽性發現。病因治療無從著手,對症處理反應亦甚差,然從整體辨證、變通施治,常可取得較為滿意療效。茲就其成因及辨治,擇要介紹如下。

肝主疏洩,脾主運化,肝脾不調,是腹脹的重要成因。腹脹初期,調和肝脾,理氣除脹行之有效,頑固性腹脹則大為不然。因其病理生理較為複雜,且有些易為忽略。現就其主要特點歸納如下。


肺失宣肅

《內經》云:“肺主一身之氣”、“諸氣噴郁,皆屬於肺”。肺的生理功能,有宣發和肅降的作用。宣發是指由於肺氣的推動,使氣血津液得以輸布周身,內而臟腑經絡,外而肌肉皮毛,無所不至。若肺氣不能宣發而壅滯,則可導致胸悶、腹脹。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,肅降不能則氣鬱而脹。此外,生理上肺與大腸相表裡,肅降失司,津液不能下達,則可見便秘腹脹。又可作為第二病因,更進一步影響肺之宣肅氣化功能,而加重腹脹。

其特點如腹脹伴胸悶或咳嗽、氣短,腹脹的增減常與咳嗽進退程度相平行,多有大便秘結不暢,苔薄白或微膩,脈浮,右寸尤顯。治宜宣肅肺氣。

脾陽不升

“脾以升則健,胃以降則和”。生理上“脾與胃以膜相連耳,而能為之行其津液”。脾胃之納運、升降、燥濕三對動態平衡若受到影響都可導致腹脹。頑固性腹脹的病理生理,往往非單純脾運不健,而是以上三者對立統一關係的失調。

其臨床表現如腹脹悶窒、痞塞感明顯,食後加重,晨起腹脹即甚,常伴有腹瀉,乏力,頭暈或痛,脈細緩無力,不耐重按,苔白滑或膩,舌嫩胖大或兼見齒痕。治宜健脾昇陽益氣。

頑固性腹脹的成因——肺失宣肅,脾陽不升,瘀血留滯···
瘀血留滯

頑固性腹脹,多病程久遠,由氣及血,導致血瘀而血瘀又可導致氣滯加重。此乃絡脈瘀阻,載氣不能所致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“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,為有瘀血。”明確指出瘀血所致腹脹的臨床特點。瘀血作為再發病因,是腹脹頑固持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臨床瘀留日久,其腹脹特點日輕夜重,逢氣交之變加甚,適當活動可稍輕減。多有明確的外傷、手術或其他血瘀疾病的病史。婦女經行愆期、量少、色黑夾塊或閉經。脈細澀或結代,苔薄質紫或見瘀斑。治宜活血化瘀。

沉寒痼冷

《素問·異法方宜論》曰:“髒寒主滿病”,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“陽不勝其陰,則五臟氣爭,九竅不痛”。說明中寒深沉、陽損內寒是腹脹難愈的恙根。其臨症可見腹脹喜暖,逢寒或食生冷則腹脹加甚,或伴泛嘔清涎,或腹瀉,日行數度,脈沉伏細,苔白質淡。治宜溫通逐寒。

頑固性腹脹的成因——肺失宣肅,脾陽不升,瘀血留滯···
奇經受損

正常人體十二正經雖循環貫注人體內外,其經脈運行首尾相接,但就相互間縱橫交錯的整體聯繫,卻有賴於奇經八脈貫串維繫其間,從而使臟腑經絡發揮其行氣血,營陰陽,溝通表裡上下的作用。李時珍《奇經八脈考》曰:“八脈者,先天大道之根,一氣之祖”。李氏尤為注重督任,“通此兩脈,則百脈皆通”。考督、任直接起於臍下“氣海”。頑固性腹脹患者臟腑經絡氣機窒塞,病久延綿,奇經受損並非鮮見,但從病理上如不加認識,難免疏漏。其實早在《難經》中就有“帶之為病,腹滿……”等記載。

其臨床特點為腹脹膨隆,環腰腹有脹壓緊索感,往往伴遺精、耳鳴、欠寐、畏寒、面烘,女性崩漏,帶下延綿不癒,脈細弦數,重按無力,苔薄或伴朱點,多屬肝腎兩虧,陰陽並損,奇經受累。治宜通補奇經,兩益肝腎。

my

Recent Posts

[新聞] 中醫專家組:新冠肺炎屬「寒濕疫」

據新華社報道,中國國家衛生健康...

4 年 ago

[新聞] 失眠不用吃安眠藥 這樣艾灸即可

現在社會壓力大,尤其是現在生活...

4 年 ago

[新聞] 胃部寒涼疼痛 中醫艾灸

胃寒主要是由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...

4 年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