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: 中醫新聞

[新聞] 梅核氣,一調、二禁、三慎養,肝脾腎瘀各要側重

梅核氣大抵屬於西醫學的慢性咽炎、咽部神經官能症、鼻咽炎,或屬於現代醫學的功能性食管疾病、胃食管反流病等。以咽部異物感(如梅核梗阻),咯之不出,吞之不下,但不妨礙飲食為主要特徵。常伴有情志抑鬱、胸脅脹滿、煩躁不安、多夢等。該病的發生與情緒變化密切,是臨床常見病、多發病,也是疑難病,症狀往往時輕時重、反覆發作。

一、病機主責肺肝脾腎,痰氣互結為其基礎
肺主一身之氣,職司宣降,如宣降失常,痰涎結於咽,可致本病;咽喉是經脈循行交會之處,又是呼吸飲食之門戶;肝之經脈循喉嚨入鼻咽,肝之經氣上於咽喉;咽為胃系之所屬,與胃相通,是水谷之通道;脾胃互為表裡,脾經絡於胃,上挾咽喉;喉為肺系所屬,與肺相通,是氣體出入之要道;腎為藏精之髒,其經脈入肺中,循喉嚨。
從功能聯繫看,肝主疏洩,主一身之氣,行津布液,以氣機條達為順,氣滯則濕聚痰生;脾主運化,喜燥宜升,為生痰之源;胃主受納,和降為順;肺主宣降,為貯痰之器。

若肝脾失調,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肝郁氣滯,無形之氣和有形之痰互結,影響肺之宣發,胃之和降,並隨肺胃之氣上逆,結於肺之門戶,凝結不散,而久聚成核。

男女均可發病,但是一般多見於女性。究其原因,女性尤其是中年婦女,為生計奔波,加上生活中的種種不順,時常引起情緒波動,精神抑鬱導致肝失疏洩,從而進一步引起肝脾(胃)不和,脾胃升降失司,痰氣鬱結於咽喉。

初起為痰氣交阻,久則郁而化火,相火引動,經久不癒,常常形成腎虛火旺之證;或因久用香燥理氣之品而傷陰耗液,形成陰虛夾濕之證;或病程日久,氣機不暢,影響血運,形成氣滯血瘀之證。

二、治則強調一調、二禁、三慎養,治法肝脾腎瘀各有側重
治療本病應重視“一調、二禁、三慎養”,即是說臨證之時,一是告誡患者調情志,臨證時調暢氣機;二是禁食辛辣醇厚之品;三是堅持治療,切勿見效停藥。

治療本病時,需標本兼顧,健運脾胃,復其升降之職以治本;化痰理氣,順暢氣機以治標。常選用半夏厚朴湯為基礎方治療。在此基礎上,又根據患者表現證型的不同,在調治上肝、脾、腎又各有側重,臨證常從以下方面入手。

梅核氣,一調、二禁、三慎養,肝脾腎瘀各要側重
(一)肝郁為主者重視調肝

因本病與肝的疏洩密切相關。如出現肝郁肺虛證而表現為咽中如有物阻,咯之不出,吞之不下,平素性情急躁,因情緒異常誘發或加重,咽喉部出現咽干而癢,甚至咽痛者,常選用半夏厚朴湯合芍藥甘草湯合玄麥甘橘湯。

(二)脾虛者強調健脾

脾為痰濕之源,脾虛痰生聚而不化,結聚咽喉,纏綿難愈。此時應該以健脾益氣治其本,利咽散結療其標。

此類患者症見咽中如有物阻,咯之不出,吞之不下,乏力,納食差,活動後易汗出,或白色痰涎較多,夜間易口流清水,或夜休差,二便正常,舌質淡,苔白或膩,脈緩者,當理氣健脾,化痰散結,常選用香砂平胃六君子湯合半夏厚朴湯。

(三)腎虛者當益腎降火

腎為水火之宅,一身陰陽之總根,腎陰不足,致肺胃陰虛,咽喉為諸陰之會,咽失陰液滋潤;加之腎虛相火妄動,肺受熱爍,陰液耗傷,氣失肅降,咽喉不獲滋潤。

大抵症見咽中如有物阻,咯之不出,吞之不下,咽乾嚥癢或燥痛,語聲不利,或聲音嘶啞,五心煩熱,或盜汗,夜休差,納食一般,二便正常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當滋補腎陰,清洩相火,化痰散結,常選用知柏地黃湯、桔梗甘草湯合半夏厚朴湯加五味子、桂枝或肉桂。

梅核氣,一調、二禁、三慎養,肝脾腎瘀各要側重
(四)病久多瘀當活血化瘀通絡

梅核氣病程日久,其症狀更是複雜。患者除咽中如有物阻,咯之不出,吞之不下的主症外,或兼有面色晦暗,或有舌下脈絡迂曲,或有月事不調等。

患者一般食慾尚可,夜休一般,二便正常。久病入絡,瘀血結滯於咽喉,故活血化瘀以治本,行滯理氣以散結。理氣與活血並用,瘀血行則郁解而病除。方選會厭逐瘀湯合半夏厚朴湯。

my

Recent Posts

[新聞] 中醫專家組:新冠肺炎屬「寒濕疫」

據新華社報道,中國國家衛生健康...

4 年 ago

[新聞] 失眠不用吃安眠藥 這樣艾灸即可

現在社會壓力大,尤其是現在生活...

4 年 ago

[新聞] 胃部寒涼疼痛 中醫艾灸

胃寒主要是由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...

4 年 ago